据估计到2100年,温室效应会使海平面会上升约50cm,这将引起全球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如南亚孟加拉地区约四分之一会淹没,迫使15%~30%的人群迁移,海平面的上升也破坏了污水和废物处理系统,引起毒性和感染性致病因子的扩散,海水倒灌时影响到海岸地带地下水以及与之相通的河流、湖泊的水质安全。水含盐量增加,促使农田盐碱化,养殖鱼业的水域及靠自然潮汐帮助而进行的鱼苗孵化也会受到严重干扰。
传染性疾病包括HIV(艾滋病)、多种耐药的结核菌、多种耐药的疟疾、大肠埃希氏菌属(O157:H7)再度出现和传播,全球化移动加剧了这些疾病的传播。1999年夏天,西尼罗河病毒(WNV)可能通过飞机传播到美国纽约市。到2001年已有149人因感染WNV而致病并死亡18人,2002年末已有33,873人感染,其中246人死亡。与美国邻近的或有紧密联系的48个国家中41个有WNV病例报告。WNV感染罕有儿童致死,但经胎盘感染可发生胎儿畸形。这也是全球化使疾病迅速传播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4]。
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化学物质外,各种重金属(如汞,铅[3])。、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滥用的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植物生长索和食用化学色素都是食品污染的重要因素,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
全球化使人口和食品发生跨地区、跨国家的广泛流通,疾病传播媒介的蔓延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也因全球化而进一步加剧。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最近仍在韩国发生的禽流感以及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很快通过全球化在世界各地一些国家传播开来。由动物传染给人及其它动物的疯牛病,是因为使用了屠宰场被疯牛病原污染的牛羊内脏、骨头等生产的“肉骨粉”所致,该病首发在英国并通过全球化的物质、食品流动传到了其它国家和地区。
地方政府是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直接执行者和监督者,应督促企业落实好国家有关环保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监督执行;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自觉地采取措施逐步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排放,担负起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任;社会卫生保健、教育、环保组织对社会要担负起宣传、教育、咨询、监督的任务。1993年在韩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首尔奧林匹克宾馆不提供洗发精和洗浴剂,只提供肥皂,据介绍是为了避免首尔汉江河水受到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他们的这一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有资料统计,在1973~1995年间,在15~19岁的人群中,皮肤癌、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每年增加2.6%,总数增加了85%[1])。这些合成化学物质无疑对人类健康来说是一个直接并逐步增高的威胁。
在20世纪,地球表面的温度平均升高了0.6土O.2℃,21世纪预计温度会升高1.4~5.8℃。大气平流层的温室效应气体的释放加速和增大了地球变暖的倾向。温室效应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和CFC等。从历史上看,1800年以来,短短的200多年来能量物质的使用提高了100倍,全球C02平均浓度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360ppm。大气中C02气体持续升高使地球表面温度平均升高了O.6±0.2℃,海平面上升了10~25cm。全球气温变暖可使热相关性死亡人类数增加(主要是中暑和热辐射病)、空气污染性疾病、水源性疾病增加,细菌源性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如台风、暴风雨、干旱、洪水)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升高。
自然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拟态激素(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多数裂解为雌激素,天然的植物裂解作用是植物雌激素如拟内酯、金雀异黄酮。三叶草病就是放牧的羊吃了含有拟雌内酯的红三叶草引起的。
聚氯联(二)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家族有200个以上合成化学物质,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使之在土壤和水中广泛分布。1979年中国台湾曾有被PCBs和二噁英(亦为PCBs分解后的副产品)污染的食用油出售,1985~1992年对曾食用过这些油的妇女生育的128名儿童调查显示,这些儿童在运动能力、智力、神经系统发育方面均有障碍,与同龄儿童比其阴茎小,且存在多动症、行为障碍等异常。PCBs可影响甲状腺功能从而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PCBs、二噁英还可致癌。
热相关性疾病易使老年人、体弱者及幼小儿童受到攻击。采用空调器可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但如用化石燃料发电、用CFC致冷,则会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和室外污染。儿童尤易受到污染空气的伤害(如呼吸次数快、活动量大、户外活动时间长及玩耍时的污染),空气的微粒物质、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增多会使儿童急性哮喘发作的危险性升高。暴风雨、洪水均可污染水源使水源性疾病如痢疾、伤寒、霍乱、疟疾等发生。全球气温变暖也促使生物病原性疾病增多,因为气温的升高,加速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生命周期,缩短了包括寄生虫在内的传播媒介的孵育时间,延长了传播季节。气温的变化,也将改变疾病传播媒介对不同地区和海拔高度的适应范围。对许多疾病传播媒介来说,就意味着这些传播媒介有更大的分布范围.加速并扩大了这些传媒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除疟疾外,乙型脑炎、登革热发病率也升高,即使是普的感冒、流感、肺炎的发病率也会增加且地区分布也可能发生变化。全球死于疟疾的100万人群中,以5岁以下儿童为多。在非洲0~4岁儿童疟疾死亡率为15岁以上人群的70倍。儿童还是最容易受到痢疾、伤寒攻击的对象。
社会是由个体所组成的,只要我们。“人人参与”环保,从我作起,从身边的环保事情作起,不乱扔垃圾,不将有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毒有害的物质排放到水中,不使用有毒害环境的化学物品,如使用无磷洗衣粉或干脆使用肥皂作洗涤剂,在家中避免应用杀虫剂等。
由于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有矛盾又有统一的一面,以损害环境来发展经济是得不偿失的,用来治理污染的环境将花费巨额费用。并且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是惠及子孙的千古伟业。各国环境及食品等保护法规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将使空气、水和食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大气对流层臭氧物质消耗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经后来的国际会议进一步修订完善,规定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及其应被淘汰的时间。美国和183个国家己提交了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消耗大气臭氧层化学物质的承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采取行动减少或消除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利用,这预示着大气平流层的臭氧水平可望在2050年重新恢复。中国将于2010年完成对其中消耗臭氧潜能值较高的5类20种化学物质的生产及使用限定淘汰的时间表。
近年我国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的力度,但饮水卫生还是令人担忧,有毒的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农业化肥和杀虫剂、除草剂的应用、生活垃圾的增加都对江、河、湖、海水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造成了污染,不卫生的饮用水成了饮水的另一个问题。缺水和饮用水污染造成了所谓。“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水荒,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了威胁。水中加氯消毒法是2 0世纪最伟大的公共健康功业,消除了伤寒、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当用于消毒的氯与水中的腐植酸或鞣酸发生反应后会生成三卤化甲烷(Trihalomethanes,THMs),THM s包括氯仿和其它含氯的化合物,饮用含THM s的水与胆囊癌、直肠癌的发病有关[2]。
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基本完成,正在步入信息化时代,而发展中国家已经或将要进入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化、现代农业化建设,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人类几乎在所有的领域影响着大自然系统,从显微镜所看到的微观世界到宏观的宇宙天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工业、农业现代化和大量合成化学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的然烧,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大量农药和杀虫剂、除草剂的应用,极大地满足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交通技术和运输工具也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移动的物流(包括货物、食品等)、信息、人口等以及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入和依赖,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大气质量的变化,这些给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人工合成用于妇女避孕和预防流产的乙烯雌酚可诱发阴道癌和子宫癌.服药妇女所生孩子可发生生殖道畸形,还可导致早产和新生儿死亡。
杀虫剂是一类用于预防、杀灭或减弱有害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亦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或脱叶,包括农药、昆虫防护剂、杀真菌剂、灭鼠剂、除草剂等。其分类主要为有机磷酸盐、有机氯、除虫菊以及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等等。由于杀虫剂施用后可持续存在于环境中,并被集中到人类的食物链系,因此有较大的潜在危险甚至引起急性中毒。违规滥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如甲胺磷、对硫磷以及氧化乐果等类杀虫剂,造成的蔬菜污染的问题尤为严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专家对河北省某地农药残留问题作了10年追踪研究,蔬菜中的残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年广西一所中学还发生了因食用甲胺磷污染的蔬菜造成332人中毒的事件。
另外,UVB暴露的增加还会对地球上的陆生和水生生物产生广泛的有害效应,如穿透到海水下几米深处的UVB增多会毁坏和耗竭浮游生物-水生生物食物链的基础。
工业上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溴氟烷烃类(哈龙)、CFC(氟利昂,宣氟氯烃)等物质,当他们合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并上升到平流层时,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UVC)的照射,分解出氯和溴自由基(Cl-和Br-),这些自由基很快地与臭氧进行连锁反应,每个Cl-可摧毁10万个臭氧分子。从而破坏了臭氧产生和消耗之间的平衡,使大量有害的紫外线辐射达地面。人们把这种破坏臭氧层、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质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C),其包括下列物质:CFC、哈龙、四氯化碳、氯仿、溴甲烷及多溴氟烃等。CFC完全由人工合成,而被广泛用作溶剂、冷却剂、喷雾器推进剂、发泡剂(如用于快餐盒),其在大气中的寿命约为50~100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空气中的CFC就增加了50%。
本文仅从环境污染的宏观角度,谈谈从大气平流层臭氧消耗、全球气温变暖、合成化学物质污染、全球人口和食品物质的流动等方面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在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O3),其中离地面22~25km的地方臭氧浓度最高,被称为“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波长300纳米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中波紫外线(UVB)和全部的短波紫外线(UVC),还可以防止过多的热量到达地球,以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这种紫外线辐射过多可损害生物的DNA和重要的生物学系统,如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使皮肤癌、皮肤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白内障的发病机率增加,还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减弱人体对感染性疾病的保护作用,这对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全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达86,000余种,其中约75%接受过低毒或无毒试验,有的化学产品的产量很高,在年产量高达250吨的产品中,仅有不到45%的化工品接受了基本的毒理学试验,不到10%的产品接受了人体发育毒性试验,不到1%接受了神经发育毒性试验。在工业化国家,那里的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威胁已相对减少,但有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增高,如尿道下裂、出生低体重、发育迟缓、皮肤色素异常.神经系统发育不良以及儿童肿瘤增多的倾向可能与接触有毒的化学物品有关。
硝酸和亚硝酸盐类污染水源是因为使用化肥和农村化粪池渗露进入水源的结果,Leabharlann Baidu工喂养的婴儿如用含这类化合物的水来配制奶方则有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风险。如小儿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2 0%,应劝其父母将小儿远离暴露区域,如有更高水平的高铁血红蛋白,则要用100%的氧或用1%的亚甲兰(Methylene B1ue)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静脉注射治疗。